面臨少子化危機大專校院宜提高外籍生比例(I)


近日平面媒體在報導111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的情形時, 多以「雪崩」、「嚴峻」等字眼描述較去年暴增至14千餘人的缺額情形。雖然我國大專校院所面臨的少子化衝擊,過去幾年已有識者不斷提出警告,但真實面對時,仍令人心驚。我國大專校院的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雖然有各種挑戰,但少子化導致的缺額、以及因而導致的學生素質下降、研究質量的降低,恐是大專校院、乃至有司最迫切的課題。

 

有關少子化的缺口,最常提及的解方,也是短期內應可減緩衝擊的就是增加外籍學生的名額,本期政策簡訊因此特別針對我國大專校院外籍學生數量進行觀察。尤其有鑑於近年二岸的漸行漸遠、乃至最近的劍拔弩張,本期特別針對陸生(不含港澳生)的現況提供一綜合的觀察。未來再就其他國籍外籍生的情形進行報導。

 

本團隊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學校基本統計資訊[1],彙整統計101-110學年大專校院的大陸籍學士生、碩士生、博士生數量,分為公立一般、公立技職、私立一般、私立技職四個體系進行觀察。下圖所示為過去10年大陸籍學士生的趨勢。可以看出大陸籍學士生主要集中於私立學校,尤以私立一般大學遠高於其他體系。但從105學年起,成長的趨勢先從私立一般學校開始反轉。從108學年起則四大體系學校均下降,到目前幾乎完全回歸到10年前的情形!

 

下圖則為大陸籍碩士生過去10的消長情形。從圖中可見,大陸籍碩士生則主要集中於一般大學,尤其是公立一般大學。其趨勢也是從108年起四大體系同步反轉向下,但沒有像學士生般回復到10前的光景。

 

下圖的大陸籍博士生也是主要集中公立一般大學,但108年以後的反轉顯然不如碩士生嚴重。

 

 

從以上觀察,似可看出四大體系對大陸籍學生的態度並不一致。私立學校似以大陸籍學士生為主,一般學校則以補充研究人力的研究生為主,尤其博士生為著。從比例觀之,大陸籍學生在110年四大體系的學士生、碩士生、博士生比例均低於0.5%1.5%5%,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雖然二岸的關係恐非短期內可以改善,但是否在學生交流上,可以給予各校更多的運作空間,或對少子化衝擊有一些減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