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omparison of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臺灣與美國的產業層級不同職位間所得不均現況比較

根據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戶數五等分位組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調查結果,在107年最高所得20%家庭與最低所得20%家庭之差距倍數為6.09倍,所得不均與貧富差距擴大等議題更成為眾人關注的議題。所得不均的議題除了在臺灣受到關注外,歐美等主要國家同樣面臨此一困境,本團隊初步以產業層級來觀察所得不均現象的產業間差距,並以臺、美表現進行比較。

分別從行政院勞動部以及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取得臺、美各產業內不同職位:主管及監督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支援人員、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等七種職位的平均薪資數據進行Gini指數的計算,整體製造業的表現如下圖1所示,自2003年至2018年間的整體製造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不均Gini指數在美國是維持穩定,但臺灣的Gini指數及趨勢線則可看出有持續成長的趨勢,代表臺灣的製造業不同職位間的平均薪資的不均現象高於美國。2018年臺灣的整體製造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為0.268,而其中僅「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Gini指數為0.36,以及「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的Gini指數為0.269高於整體製造業平均。

1 臺、美整體製造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

 

將臺灣與美國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整理如下圖2所示,顯見雖然美國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Gini指數略高於整體製造業的表現,但仍維持穩定未有惡化之趨勢。然而臺灣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自2013年起的Gini指數為成長趨勢,在2018年則是達到0.36

 

2 臺、美「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

 

若由整體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來觀察臺、美差異如下圖3所示,平均而言美國的服務業Gini指數略高於臺灣,儘管臺灣在整體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呈現微幅成長趨勢,但成長幅度未如整體製造業來的明顯。2018年臺灣的整體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為0.213,而其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Gini指數為0.266、「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的Gini指數為0.229,以及「金融及保險業」的Gini指數為0.219高於整體服務業平均。

3 臺、美整體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

 

針對臺灣與美國在「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整理如下圖4所示,美國的Gini指數持平而臺灣則呈現些微成長趨勢。

4 臺、美「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平均所得Gini指數

 

綜上所述,針對臺灣與美國在製造業與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的平均薪資Gini指數的比較,2018年臺灣在整體製造業的Gini指數高於美國且呈現持續成長趨勢,經分析後發現臺灣主要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Gini指數為所有製造業內所得不均最嚴重的產業。而臺灣在整體服務業的Gini指數則是低於美國,代表所得不均現象並不明顯,而其中則以「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是臺灣服務業內不同職位間的平均薪資差異較大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