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頂尖學者影響力:從主次機構貢獻談國際人才合作


科睿唯安(Clarivate)每年發布高被引學者清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從Web of Science資料庫篩選出約0.1%在各領域發表論文被引用次數特別高的研究者,並標示出這些研究者的主要及次要隸屬機構。這些高被引研究者中,有一部分研究者隸屬多個不同國家的機構,本文探討這些高被引學者在不同國家機構發表論文的影響力貢獻度。

2023年高被引學者清單中,社會科學學門(包括社會科學與經濟與商業領域)與工程學學門(包括材料科學、工程以及電腦科學領域),分別共有48位及50位跨國多機構高被引學者,這些學者在2012年至2022年期間發表的論文分別被引用890,616次與2,394,137次。整體而言,98位跨國多機構高被引學者的影響力貢獻度中,以僅有次要機構署名發表的比例最高,達37.76%。其次是僅有主要機構署名的比例27.84%。同時署名主要與次要機構僅佔13.49%,明顯較少。值得注意的是,不在高被引學者名單內的機構的貢獻度比例佔20.90%。這些機構大多因高被引學者在近年曾更換過服務機構而未列入名單。

就學門差異來說,社會科學學門的跨國多機構高被引學者署名中,以僅有主要機構影響力貢獻比例最高,達44.36%;其次為同時有主要與次要機構署名的比例,達22.00%。工程學學門的跨國多機構高被引學者署名中,以僅有次要機構影響力貢獻比例最高,達48.03%;其次為僅有主要機構署名的比例,達21.70%。顯示不同學門的跨國高被引學者主次要機構影響力貢獻度有相當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