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測固態電池技術的穩健創新專利權人及其穩定貢獻期間


隨著鋰電池技術的快速演進,固態電解質作為下一世代能源儲存技術的核心元件,正受到全球研發機構與企業高度關注。然而,傳統以專利數量或被引頻率為基礎的技術評估方法,往往僅呈現靜態累積成果,難以掌握機構在不同技術階段中的持續參與與戰略轉變。為此,本研究建立一套時間敏感的研發表現偵測框架,透過「活躍指標(Activity Index)」與「持續性指標(Persistence Index)」的結合,識別出在特定技術領域中具備穩定貢獻能力的「穩健創新專利權人(Vibrant Assignee)」,並觀察其在不同子領域中的「高研發表現期」。

 

本研究聚焦於美國專利資料庫中20022021年間的981件固態電解質專利,涵蓋223個專利權人,經動態指標計算後篩選出24家具代表性的穩健創新專利權人。其中如圖一所示,7家穩健創新專利權人在多個技術子領域展現不同樣貌的高研發表現期分布年代。至於Toyota在三個子領域均維持連續性的高研發表現,代表其平行布局與長期戰略規劃;相較之下,Samsung則展現出明顯的進出節奏與靈活應變策略,雖最終達成五個子領域皆為穩健創新者,但過程中包含兩次退出與再進入。

 

本研究所提出的動態指標體系,能有效輔助政策制定者辨識具長期研發承諾與技術引領潛力的專利權人,對於強化我國在高階能源科技領域的研發治理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建議未來在研發補助、產學協作、及技術平台建置等政策工具上,應優先針對這些具備穩健創新能力的機構給予支持與誘因,提升創新資源的配置效率。就國內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而言,政府除持續投入基礎材料與核心製程技術的研發外,更應強化對長期研發表現者的追蹤與培植,避免技術布局僅停留在短期專案與示範層次。同時,應建立可持續追蹤本土技術群體創新活力的監測機制,提升我國在全球固態電池技術競逐中的自主性與戰略掌握度。透過對「穩健創新專利權人」及其「高研發表現期」的系統性分析,可作為未來國家能源轉型與電池產業政策的重要規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