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機構在國家科技研發中扮演關鍵角色,而專利數據能反映其技術創新投入與研發成果。因此,本研究團隊分析並比較了台灣與日本大學的專利申請情形,以了解兩國學術機構在智財經營上的發展趨勢。這樣的對比不僅有助於掌握我國學術界的創新動態,也能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本研究團隊因此分別蒐集了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之間,我國大學向我國智慧財產局申請台灣專利的申請案、以及日本大學向日本特許廳申請日本專利的申請案。我國大學包含公私立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但不包含宗教研修學院、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國防大學、空中大學。日本大學則包含公私立的大學。認定上,只要申請人之一為大學,即視為是大學的專利申請案。此外,有合併的大學,例如我國的「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以及日本的「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府立大學」、「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的專利申請案都合併為一校的專利申請案。
台日二地大學專利申請的整體數量上的比較,如下圖表所示:
首先,日本整體件數(70,334件)顯高於我國(45,873件),其原因主要在於日本有申請專利的大學校數(699)遠高於我國的有申請專利的大學校數(133)。若是從專利申請案的平均數來看,則我國大學的專利活動似更較日本大學頻繁。尤其我國的公立與私立科技大學,其平均件數都遠高於相對的日本公私立大學。
另外,很特別的是,雖然台日都有類似的新型專利制度,但日本大學的專利申請幾乎全部集中於發明專利的申請案,而我國大學的專利申請案則超過半數以上是新型申請案。尤其我國的私立科技大學在新型申請案上扮演了最主要的貢獻者,但日本的私立大學則仍然聚焦於發明專利的申請案。本研究團隊曾在以前的簡訊中指出我國私立科技大學的大量申請保護力薄弱的新型專利,似是一著眼於短期亮眼數據的舉措,其於學術機構的研發成果的商品化恐無什助益。對照上述日本私立大學的情形,再次強化了此一觀察的印象。
此外,對照台日大學的歷年專利申請趨勢,如下二圖所示,也可以看出日本的歷年專利申請件數發展趨勢較為平穩,每年的專利申請案件總數差異較不明顯,反映出日本公私立大學在研發創新及將成果商品化的發展方面較為穩定。我國自2013年專利申請件數達到巔峰值之後,不僅未能持續穩定發展,申請案件總數反而有逐年下降的情形。這似乎反映了我國公私立大學在研發創新及將成果商品化的發展方面似有遇到瓶頸的情形。
我國大學專利申請數量的下滑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這或許反映目前對大學專利申請的支持力度不足,例如研發經費的分配、專利申請費用的補助,或商業化推廣資源的缺乏,可能限制了專利數量的持續成長。此趨勢可能進一步影響學術與產業界的互動,例如降低企業對學術研究的信心,或削弱產學合作的動力,值得相關單位深思與因應。